高校信息化提速,高职院校如何吃下政策红利?
2022 年 12 月 28-29 日,由芥末堆、多鲸、校长邦和映魅咨询联合主办的「2022 GET+T 教育科技大会」在中国黄山盛大举行。在 12 月 29 日由多鲸和校长邦承办的职业教育论坛上,数十位重磅嘉宾登台,共同探索行业政策新风向、职业教育新出口。
活动现场,国金证券研究所计算机组首席分析师孟灿以《政策推动下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》为题进行了分享。
国金证券研究所计算机组首席分析师孟灿现场远程分享
以下为分享内容实录,经多鲸整理编辑:
关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话题,总体上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:政策带来需求增量有多大?以及直接受益的环节有哪些?
先看第一个问题,增量规模。
这就需要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历史进程具体分析。总体上,可分三个阶段来看。1995 年至 1999 年,我国教育信息化处于萌芽阶段,致力于全国电教网络的建设。2000 年至 2017 年期间,进入教育信息化 1.0 阶段,工作重点转向教育信息化,推动建设「三通两平台」,即宽带网络校校通、优质资源班班通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、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。
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,2018 年我国进入教育信息化 2.0 阶段,整体建设节奏加快,同时建设重心由普教向高职转移。2018 年,教育部提出「三全两高一大」发展目标,明确提出到 2022 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、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、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,推动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化素养普遍提高,建成「互联网+教育」大平台。
教育经费体量随着历程演进保持逐年上涨趋势。我国教育经费绝对规模由 1995 年约 1880 亿元升至 2021 年约 5.8 万亿元,增长约 30 倍,相对比例也由 1995 年占 GDP 约 3% 升至 2021 年约 5%,教育经费投入稳步提高。
2022 年国庆节前夕,一大批政策红利接连出台。8 月,《央行: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》《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 听取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汇报等》先后发布,再次强调对高职院校教育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。9 月,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政策,教育部出函明确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......一套专项贷款+贴息政策「组合拳」,大力助推教育新基建落地。
从流程上来讲,要申请本轮贴息贷款,需要首先形成贷款采购计划,并与银行达成贷款协议,随后上报上级发改委、国家发改委,再去完成采购招标,最后由银行发放贴息贷款。同时,文件要求,高职院校需在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签订贷款协议,且支付不低于 20% 总货值的设备购置首批贷款后,方可自主向贷款机构申请贴息贷款。
摘录分析 10 月 1 日至 11 月 16 日不同种类院校的招标信息,可以明显看出分层特征。一来是双一流高校,本轮招标呈现出项目金额大、信息化项目占比相对较小的特征,招标金额约在 6-9 亿,其中大部分投入在实验室科研仪器的采购上,信息化建设占比仅有 13.8%-21.8%。二来是普通本科高校,整体招标金额出现明显下降,约在 0.3-0.8 亿区间,反之信息化投入比例显著提升,达到 49.0%-58.1%。三来是职业院校,招标金额再次下降,约为 0.2-0.5 亿,其中信息化建设成为主流,约占 84.5%-91.1 %,实验室建设投入占比进一步缩小。
背后逻辑也不难理解。双一流高校实际上承担更重的科研任务,自然需要在实验室设备基建上投入更多。而越是倾向于职业技术教育,就越会偏向信息化投入。
再看市场规模。2011 年教育部提出要求,「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 8% 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」,据此计算,2021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费最低限额为 4,640 亿元,2022 年或达 4,853 亿元。华经情报网得出,2021 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为 5,025 亿元,同比增长 7.4%。综合两种数据口径,我们认为 2022 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应在 5,000 亿元以上。
从结构角度分析,2022 年我国 K12 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或达 2,875 亿元,高职教信息化静态规模则在 2,000 亿元左右,其中高职教各占半壁江山,职教信息化市场规模约达 951 亿元,高教信息化市场规模同样在千亿元左右。
结合上述招标信息分析结论,可以估算出不同种类院校的投资金额,再进一步推论本轮政策增量总规模。总体来看,本轮高职教信息化政策增量总规模约为 2,212-5929 亿元,依照 2022 年内结算货款 20% 的要求,2022 年度新增市场规模约为 442-1,186 亿元。若不考虑二者重复计算,约占静态规模的 22-59%,教育 IT 国产化标的或将极大受益于本轮贴息贷款政策。
再看第二个问题,直接受益环节。
由于贴息贷款政策红利是直接给到高职院校层面,而不是落在老师、学生和家长身上,主要激发了 B 端需求,受益环节更多体现在国内教育信息化产品中,尤其是在专攻智慧教室、实训室、整体解决方案等中游教育信息化产业的企业上。
在这里,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智能交互显示、直播和录播、实训室、智慧招考、智慧校园等一系列环境交互显示产品。
智能交互显示产品方面,现在主要以液晶黑板和白板为主。其中,液晶白板集成度高且操作便捷,缝合了电视、电脑、投影机、触摸屏、音响等产品功能,能够搭载更好的教学互动体验,是智慧教室的重要产品之一。可以看到,目前液晶黑板的市场渗透率仍在提升,但液晶白板已经达到了接近 60% 的比例,占据了先机。
直播和录播产品集硬件、软件为一体,通过将音视频上传云端,即可实现全网直播、录播。这类产品的价值在社会意义层面更为突出,能够通过直播、录播课程,将教育资源输送到经济不发达地区,有效平衡国内教育资源分布。
实训室则是主要满足「模拟实操」的需求。例如,在高职院校培训学生飞机、高铁操作,以及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时,更依赖于真实的实践训练。借助实训室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,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,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必要设备之一。
智慧招考产品重点面向考场信息化,具体包括标准化考点管理、作弊防控、试卷跟踪等场景,更多地满足学校对考场秩序维护、加强考点管理的建设要求。
智慧校园产品,则能够通过对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各种技术手段因素的集成,搭建「云+边+端」分布式架构,建设全域覆盖的校园感知体系,能够实现对师生、设备、行为、事件等教学管理体系的全面数字化。
不同的重点产品赛道,衍生出不同的竞争格局。
相对来说,智能交互显示市场集中度高,竞争格局稳定。我们看到,截至 2021 年,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市场份额前四的供应厂商分别为希沃、鸿合、欧帝和海信,其中主要以希沃领先,市场份额超过 40%,连续十年蝉联中国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市场市占率第一。
再到实训室赛道。由于面向的行业多元,大体可分为专业技术类、设备操作类和生活服务类,不同行业又提出差异化的仿真实训需求,因此不同行业的实训室间天然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,进一步导致市场相对分散。观察现有的几家国内主要实训室供应商,包括捷安高科、运达科技、广联达等,多数都集中在对国家交通、建筑工程的模拟上。
而在智慧招考和智慧校园赛道,已经基本形成垄断竞争格局。先谈智慧招考,仅有竞业达、佳发教育两家企业上市,这两家企业是全国最早从事国家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,也是智慧招考的龙头企业。
再说智慧校园,新开普和正元智慧是主要解决方案供应厂商。截至 2021 年,仅以高职院校为例,新开普已覆盖千余所,正元智慧也覆盖近千家,两家龙头企业在高职教市场占有率均超过 40%。
总的来说,贴息贷款流向高职院校,让教育信息化市场成为面向高职院校的市场,直接助力智能交互显示、直播和录播、实训室、智慧招考、智慧校园五大重点产品发展,为教研数智化转型铺路搭桥。在 2022 年底,我们已经陆续看到一些招投标项目的落地,到 2023 年,还会有更多的交互形式与产品出现。